澎湃新闻:在创作剧本时,如何构建故事框架以突出主题?有没有参考一些特定的案例或故事原型?
董润年:我们在最初建构这个故事的时候,参考了很多脱口秀演员的真实性格和成长经历。可以说很多脱口秀演员都是戏中若干角色的原型。
整个故事还是以吴秀雅的人生经历作为主线,以2015年那个时期脱口秀行业的发展为基底,让观众跟着吴秀雅的视角,跟角色一起体会人生和事业的酸甜苦辣。
澎湃新闻:拍摄地点是如何挑选的?场景设计怎样服务于主题表达和剧情发展?拍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技术挑战是什么?如何克服的?
董润年:我们的故事背景是2015年的上海,因为那是中国脱口秀从线下发展到线上的关键时间和地点。但是因为各种各样的技术原因,我们选择了在宁波和上海两座城市拍摄2015年的上海。我们在选择场景的时候,一是要考虑符合2015年上海的样貌,另外一个就是跟主人公当时当场的心境的配合。
寻找场景的过程中,最难的,是棒喝脱口秀酒吧。我们很难找到一个现成的酒吧,能够既符合我们拍摄脱口秀演出的需要,又能给片中棒喝小组相处时提供温馨的氛围。最终我们选择在摄影棚里一比一搭建了一条上海“梧桐区”的小街道、酒吧连同后巷弄堂,非常好地满足了我们的拍摄需求。
拍摄过程中遇到最大的技术挑战,反而是脱口秀部分。因为脱口秀主要就是站在台上说,戏剧调度比较小,镜头调度如何才能不显得单调,怎么既保持这段戏的戏剧性,又能保留住脱口秀的笑点。我们最终还是在保戏和保笑之间,找到了一个平衡点,脱口秀还是为整体的节奏服务,这样才不会显得突兀。
《不讨好的勇气》剧照
澎湃新闻:对于李庚希的出演,目前有一些评价,觉得她不太像“讨好型人格”的女孩,为什么选择了她?你认为她的表演对角色塑造的成功之处在哪里?
董润年:其实讨好型人格又没有固定的长相。吴秀雅给人的第一印象就不是一个讨好型人格的形象,她看起来是非常聪明的,所以才会被身边的人戒备和提防。而且吴秀雅这个角色内心还是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儿的,也就是秀雅口中的“反骨”。当时选角的时候,首先是觉得庚希身上有那股劲,她能诠释好前期秀雅被欺负之后,隐藏起性格锋利的一面。后续在脱口秀中找到自我的时候那股劲就会像一个弹簧一样,压得越狠,奋起得越高。
当时看庚希的《漫长的季节》,觉得她是那种会把自己和角色融合在一起的演员,拍的时候也发现她能和角色之间产生很奇妙的情感反应。
澎湃新闻:李庚希、魏大勋在剧中的角色性格较为复杂,前后转变很大,在人物塑造上是有难度的,聊聊这两个人物的创作?
董润年:在秀雅的身上,很多人都能看到自己的影子,我们在开始创作之前,和很多讨好型人格的朋友们聊过,我们编剧团队中也有很多讨好型人格以及不讨好人格,大家也是受到了很多现实事件的启发,我们是希望当大家看到秀雅的时候,能从她身上看到一部分自己,然后大家一起在这个过程中找回自我。
对我来说,史野是一个满理想主义的男人,他幽默风趣,又不会被消费陷阱或者说物欲冲击,对女性足够尊重,既不会去说教,当真的需要帮助的时候他又绝不会袖手旁观。而他成长为现在这样,也是经历了很多,我们在他的眼神,一些小细节和后续的情节中,也能看到他内心的痛苦和挣扎。但越是有痛苦,他能成为现在这样的好男人才越弥足珍贵。
两位演员在表演中都为这两个角色注入了性格的魅力。
《不讨好的勇气》剧照
澎湃新闻:剧中大量的脱口秀段落的创作难度蛮高的,也很不同于传统电视剧创作,聊聊这个部分?以及怎么邀来那么多脱口秀演员客串的?
董润年:我们关于脱口秀的部分,全部是由专业的脱口秀演员来一起创作的。段子因为展示载体的不同,在电视剧里看脱口秀和在节目中,或者线下看,肯定是不一样的。我们在剧本创作之初就和很多脱口秀编剧、演员一起工作,一点一点磨合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