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演员刘奕畅因醉酒围殴他人事件引爆舆论,这场始于 “拒陪酒” 的暴力冲突,不仅暴露了个别艺人的法治漠视,更撕开了演艺圈光鲜外衣下的丑陋一角。
事件源头要追溯到 2025 年 3 月 25 日的一场聚会。据受害者公开控诉,他因婉拒陪酒要求,瞬间成为以刘奕畅为首的多名演艺人士的施暴目标。醉酒后的刘奕畅彻底失控,带领同伙将受害者按倒在地,在其动弹不得、几近窒息的状态下持续拳打脚踢,拳头尽数砸向头部要害。更令人发指的是,刘奕畅抄起空洋酒瓶猛击受害者头部,随后握着碎裂的瓶身企图捅刺,直至对方意识模糊仍未停手。司法鉴定显示,受害者右侧颞骨、左眶壁两处骨折,构成轻伤二级,已达刑事犯罪标准。
施暴后的嚣张更胜暴力本身。当受害者挣扎着拨打报警电话时,手机未接通便被强行抢走,施暴者威胁 “不准报警,必须屋内解决”。侥幸逃脱报案后,受害者与未婚妻随即陷入压力漩涡:涉案人员通过微信串供 “统一口径”,企图将恶性伤人歪曲为 “互殴” 或 “情感纠葛”,甚至放言 “用钱摆平”。案件一度险些偏离法治轨道,让受害者不禁发问:“若军人身份都无法自保,普通人遭遇类似暴力该如何?”
历经半年调查,司法公正并未缺席。刘奕畅作为主犯已于 5 月被羁押,目前案件已移送法院等待审判,而其他同案人员处于取保候审状态。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涉案者至今仍在参与综艺与影视剧拍摄,刘奕畅主演的网剧甚至在其羁押期间正常开播,这让 “资本庇护劣迹艺人” 的质疑声四起。面对赔偿诱惑,受害者明确拒绝,坚持通过司法追责,并呼吁行业协会依规惩戒。
此事并非偶然。早在综艺录制中,导师便评价刘奕畅 “缺乏团队意识”“情绪失控”,此次暴力恰是其性格缺陷的极端爆发。更值得警惕的是 “拒陪酒即施暴” 背后的行业逻辑 —— 个别艺人将酒局规则凌驾于法律之上,把他人尊严当作可随意践踏的玩物。
法律面前无偶像,流量光环护不住违法行为。刘奕畅事件再次警示:艺德才是演员的立身之本,任何试图以资本干预司法、以名气掩盖恶行的行径,终将受到法律的严惩与行业的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