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十分坦诚地表示:“我觉得会,所以别多接。” 李乃文清晰地表明,自己还是将拍戏当作主要工作,影视和舞台剧才是他的主业。在他看来,综艺算是 “另外一种输出形式”,既能让观众看到自己不同的一面,与主业也并不冲突和排斥 。
在当下的娱乐圈,演员频繁参加综艺早已成为常态。不少艺人通过综艺收获高曝光度,人气一路飙升,但也因此陷入 “综艺脸” 的困境 —— 观众在看他们主演的影视剧时,总会不自觉地跳戏,想起他们在综艺里插科打诨的模样,难以代入角色。李乃文的这番表态,恰恰戳中了行业里的这一痛点。他深知,演员的神秘感并非刻意保持距离,而是让观众在看到角色时,能暂时忘记演员本人的存在,相信屏幕上那个鲜活的形象是真实的。这种 “隐身” 能力,需要演员在生活中减少过度暴露,在镜头前专注于角色塑造。
李乃文并非排斥综艺,只是深谙其中利弊,懂得适度原则,这份清醒在娱乐圈中十分难得。他在影视剧中塑造了众多经典角色,从《钢的琴》里充满诗意敲钢板的陈桂林,到《我不是药神》中令人恨得牙痒痒的假药贩子,再到《归队》里蹲在废墟啃冷馒头的老兵等,每个角色都深入人心。这些角色跨度极大,从市井小人物到复杂反派,再到正能量军人,他总能精准抓住角色的灵魂,用细腻的演技让观众信服。而这背后,是他对剧本的反复揣摩,对角色生活的深入体验。据说为了演好《归队》里的老兵,他特意去部队体验生活,跟着战士们一起训练、站岗,就连啃冷馒头的细节,都反复练习了几十遍,只为呈现最真实的状态。
而他在综艺中也凭借自然的表现,像在《五哈》里贡献了诸多名场面,意外走红,圈粉无数 。在节目里,他没有刻意制造笑点,而是用真实的性格打动观众。会在长途跋涉后抱怨两句,也会在队友需要帮助时默默伸出援手,这种接地气的表现让观众看到了他作为普通人的一面。但他始终把握着尺度,不会因为综艺的热度而放弃拍戏的主业。每次参加综艺后,他都会迅速回归剧组,将精力投入到新的角色中,仿佛综艺里的热闹只是一段插曲,拍戏才是他生活的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