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25 日,电影《南京照相馆》正式在全国各大影院上映。在此之前,影片已在院线点映,影迷们观影热情空前高涨,点映票房成绩斐然,接近亿元大关。更为惊喜的是,影片收获了近乎 100% 的好评率,如此亮眼的口碑成绩,无疑证明了这是一部质量上乘、值得观众放心走进影院观看的佳作。《南京照相馆》凭借其卓越品质赢得影迷认可,并取得良好票房成绩,这无疑是中国电影行业一次积极且良性的发展范例。
作为最早一批观看《南京照相馆》点映场次的观众,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影沉淀,我愈发觉得这部影片极有可能在未来一年的各大电影节奖项评选中成为有力竞争者。影片聚焦于日寇制造南京大屠杀暴行期间,中国普通老百姓奋力保存胶卷证据并实现转移的故事。这一故事不仅是对那段惨痛历史的深刻记录,更从人性的深度出发,揭示了中国抗战胜利背后的历史必然性,在角色塑造与故事呈现上,蕴含着深厚的中国文化内涵。
刘昊然饰演的苏柳昌,是影片中一个极具代表性的角色。在日寇进攻南京城前夕,苏柳昌出于帮助市民寻找信件的善良初衷,错过了出城的邮车,命运的阴差阳错,使他被日寇 “抓了壮丁”,成为照相馆里洗印照片的伙计。起初,他仅仅是为了在残酷的环境中谋求生存,但随着影片情节的推进,其身上潜藏的民族性和文化特质逐渐觉醒,“转移胶片” 这一使命也悄然落在他的肩头。在影片后续情节中,苏柳昌多次展现出令人动容的高光时刻,出于对未观影观众的考虑,在此不便过多剧透。但这些高光时刻的根源,正是他骨子里的善良,或者说是中国人传统的仁义礼智信价值观。早在影片开篇他为市民找信的情节,便已为其后续的精神蜕变埋下伏笔。仁义礼智信与暴行天然对立,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能够奋起抗争,最终团结一心赢得胜利,正是这种根植于文化深处的善良与正义的必然结果。苏柳昌从最初的畏惧死亡,到最后正义凛然、慷慨赴死,这一转变恰恰是中国人民在抗战中真实状态的生动写照,他身上展现出的精气神,正是中国人最原始、最质朴的精神力量。
王骁饰演的金承宗堪称《南京照相馆》的灵魂人物。他身上体现着中国人根深蒂固的家国天下意识。一方面,他努力守护自己的小家,带领全家躲在地下室,只为躲避日寇的侵害;另一方面,在国家大义面前,他深刻认识到保护胶卷并将其转送出去的重大意义。金承宗之所以能成为影片灵魂,在于他提出 “洗印这些照片,就是民族罪人”,而只有保存并转送胶卷,才是坚守民族大义之举。在那样艰难危险的处境下,一般人很难意识到转送胶卷的深远意义,而金承宗作为一个有学识、有视野的人,深知这些胶卷作为历史罪证的重要性。观影过程中,我深受这个角色触动,他与中国历史上那些秉笔直书的史官们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钱穆先生曾说,中国文化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便是在历史记载中形成的 “中国历史精神”。金承宗对日寇罪行胶卷的高度 “敏感”,正是这种历史精神的体现。用胶卷记录下的罪行,即便国家遭受劫难,这段历史也不会被磨灭。只要历史长存,中国就永远不会灭亡。在此忍不住向观众透露一点剧情,影片结尾金承宗用照相机拍摄日寇并慷慨赴死,这一情节令人动容。中国历史上,曾有乱臣贼子弑君后质问史官如何记载,史官不惧强权,如实记录,即便被杀害,后续史官依然坚守职责。金承宗身上所展现出的,正是这种中国人骨子里的 “中国历史精神”。他手中的镜头,就如同《南京照相馆》这部影片的镜头,承载着还原历史、坚守正义的使命。
高叶饰演的林毓秀同样令人印象深刻。影片伊始,她只是一个跑龙套的演员,在日寇的逼迫下唱戏,甚至惨遭凌辱。但在经历种种磨难后,她逐渐觉醒,并开始对未来发出追问。这里需要剧透一句台词,林毓秀质问王广海:“我是唱着穆桂英、梁红玉这样的民族女英雄长大的,这一刻,你让我当女汉奸,可能吗?” 这句台词极具力量,深刻展现了角色内心的挣扎与坚守。中国戏曲向来有着 “文以载道” 的功能,戏曲中所承载的 “道”,便是中国文化中的正道。通过戏曲这种艺术形式,无论是演唱者还是听众,都能从中汲取正道的力量,并以此指导自己的人生选择。在民族大义的关键时刻,林毓秀借助戏曲中蕴含的正道精神,实现了从 “小我” 到 “大我” 的升华。只要我们的仁义礼智信价值观不灭,文化就不会消亡,而文化不亡,中国必将长存。
王传君饰演的王广海则与其他角色形成鲜明对比。影片中,其他人通过坚决不当汉奸来谋求生存,而王广海似乎走上了一条相反的道路。他的心路历程极为复杂,最初他试图委曲求全,以自保的方式保护身边人。然而,现实却残酷地告诉他,这种 “小我之自保” 根本无法实现。在日寇眼中,王广海的妻儿根本不被当人看待,他自己也不过是被随意践踏的对象,被日寇视作走狗。尽管如此,王广海在影片中也有最终的爆发时刻,以及在爆发前对 “那把枪” 的沉默。这些情节不仅细腻地展现了人性的复杂与深刻,更能唤起观众内心的良知,促使大家重新思考 “王广海们” 命运走向的必然性。
《南京照相馆》通过对这些角色的精心塑造,将那段沉重的历史鲜活地呈现在观众面前。每个角色都承载着特定的文化内涵与历史使命,他们的故事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曲悲壮而又充满希望的赞歌,让观众深刻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人性的光辉,也让我们更加珍惜如今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