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艺市场向来瞬息万变,有人因一档节目收获好感,也有人意外陷入争议,虞书欣此前因《中餐厅》积累的好感度近期遭遇波折,不免让人惋惜。而与她曾有合作的丁禹兮,却在同一档节目中凭借诸多暖心细节圈粉无数,其言行间流露的真诚与清醒,让人看到了他身上难能可贵的品质。
丁禹兮的细心,在节目伊始便让人印象深刻。首期录制时,当其他成员趁着午休调整状态,他却默默为大家准备礼物 —— 既有给同伴的贴心小物,也有专为外国友人准备的特色纪念品。这份提前规划的心意,早已超出普通嘉宾的范畴,更像是带着传播中华文化的初心而来。录制期间,他总会主动向外国顾客讲解中国菜背后的故事,从食材寓意到烹饪传承,娓娓道来间让饮食成为文化交流的桥梁。更令人惊喜的是,他还在异国街头大方展示舞龙技艺,红黄相间的龙身在他手中灵活舞动,吸引路人驻足喝彩,那一刻,文化自信的光芒在他身上格外耀眼。
在餐厅运营中,丁禹兮更是不可或缺的 “多面手”。面对启动资金有限的难题,财务负责人沈月常为采购预算发愁,丁禹兮主动组成 “盯盯组”,全程协助把控开支。当林大厨在选择锅具时犹豫,他用一句 “厉害的大厨从不会被锅具难倒” 巧妙化解纠结,既顾全了大厨的专业尊严,又悄悄引导着成本控制;看到林大厨主动放弃非必要采购,他又及时送上 “林大厨真棒” 的夸赞,让节俭变成一件有成就感的事。后厨与前厅的沟通偶有不畅时,他便化身 “流动桥梁”,往返穿梭传递需求,即便镜头捕捉到他额头的汗珠,也从未见他流露半分疲惫,这份默默付出的 “小太阳” 特质,让观众倍感温暖。
除了为团队分忧,丁禹兮对自我成长的态度同样值得称道。他坦言希望借节目学习烹饪技能,于是抓住每一个空闲机会,向林大厨、姜妍请教做菜诀窍。从切菜手法到调味比例,他认真记录每一个细节,最终不仅掌握多道菜品的做法,甚至达到可 “出师” 的水准。节目第十期,林大厨亲自授予他 “副主厨” 称号,这份认可来之不易。但丁禹兮在备采时却格外严谨,特意强调 “这只是《中餐厅》的限定副主厨”,还诚恳表示 “现实中成为副主厨需要长期积累,几十天速成是不可能的”。这番话没有丝毫炫耀,反而满是对厨师行业的尊重,清醒的认知让这份荣誉更显珍贵。
难怪林大厨在准备授勋时会格外紧张,甚至在新嘉宾加入时,仍优先考虑给丁禹兮准备惊喜 —— 他早已透过那些细节,看到了这个年轻人身上的踏实与真诚。从文化传播者到团队粘合剂,再到谦逊的学习者,丁禹兮在《中餐厅》里展现的,不仅是综艺感,更是一种难得的待人处事态度。作为演员,他已有不少代表作;而这份在细节中闪光的人品,或许会成为他未来道路上更珍贵的 “加分项”,让人不禁期待他在更多领域带来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