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这部剧名为《不讨好的勇气》,你是如何确定这个主题的?
董润年:其实最早我们就是在跟一些说脱口秀的朋友聊天的时候,觉得脱口秀这门新的艺术在国内方兴未艾,很值得做一部展现脱口秀行业的电视剧。2021年初,在剧本前期调研阶段,我们采访了大量的脱口秀演员,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就是很多脱口秀演员,在日常生活里多少都带着点讨好型人格。他们在原本的工作中,感觉到了压抑和无助,直到找到了脱口秀这个途径,才让自己的情绪能够被发泄出来,人生也随之改变。
后来我们跟很多身边的朋友聊天,发现大家普遍觉得自己有讨好型人格。当然我觉得不一定真的都是讨好型“人格”,但我们任何一个人在一些特定的场合,总会身不由己地低头,违背本意地讨好某些人,结果就是“摧眉折腰,不开心颜”。
所有人都期望有一个不用讨好别人的人生,但都面对着重重困难,无法实现。我们发现这是一个大家非常有共鸣的话题。所以在创作的过程中,我们就确立了“不讨好”这个主题。
澎湃新闻:“不讨好”这个主题与当下年轻人的生活状态和心理困境密切相关,是否有许多生活中的观察和思考?
董润年:我们越深入地调研这个项目,就越发现这个问题的普遍性。就像剧中童漠男的一段脱口秀里说到的,每个人都在讨好别人,但是没有一个人觉得自己被讨好到了。“能量守恒定律”被打破了。其实这就说明,大家已经在内心厌倦了讨好别人,说白了,就是厌倦了内卷。
我们在剧作过程中跟很多人讲这个故事,也在网上看到这些年年轻人生活状态和内心情绪的变化,看到很多人在网上吐槽自己的生活,发现不再内耗,不再讨好,是当下年轻人内心真实的呼唤,也已经越来越身体力行的执行了。拥有不讨好的勇气,就是拥有了不内卷的力量。
《不讨好的勇气》截图
不讨好别人,更不讨好自己
澎湃新闻:你如何定义“讨好型人格”?这似乎是一个比较模糊的词语。
董润年:我觉得“讨好型人格”的真正底色,还是因为善良,就像吴秀雅一样,她无法拒绝同事的请求,不是因为软弱,更多的是因为善良。还有一点,是不自信,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
借用剧中旁白的一句台词,具有讨好型人格的人,就会敏锐地感受到别人的戒备,就会加倍努力,希望得到大家的认可,然后越努力越讨好,越讨好越没有自我,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我觉得我们说“不讨好”,不只是不讨好别人,更是不讨好自己,不是只妥协让自己获得一时的舒坦和安宁,正视自己的内心会更容易获得力量,然后才会拥有不讨好和不内耗的勇气。
澎湃新闻:在创作剧本时,如何构建故事框架以突出主题?有没有参考一些特定的案例或故事原型?
董润年:我们在最初建构这个故事的时候,参考了很多脱口秀演员的真实性格和成长经历。可以说很多脱口秀演员都是戏中若干角色的原型。
整个故事还是以吴秀雅的人生经历作为主线,以2015年那个时期脱口秀行业的发展为基底,让观众跟着吴秀雅的视角,跟角色一起体会人生和事业的酸甜苦辣。
澎湃新闻:拍摄地点是如何挑选的?场景设计怎样服务于主题表达和剧情发展?拍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技术挑战是什么?如何克服的?
董润年:我们的故事背景是2015年的上海,因为那是中国脱口秀从线下发展到线上的关键时间和地点。但是因为各种各样的技术原因,我们选择了在宁波和上海两座城市拍摄2015年的上海。我们在选择场景的时候,一是要考虑符合2015年上海的样貌,另外一个就是跟主人公当时当场的心境的配合。
寻找场景的过程中,最难的,是棒喝脱口秀酒吧。我们很难找到一个现成的酒吧,能够既符合我们拍摄脱口秀演出的需要,又能给片中棒喝小组相处时提供温馨的氛围。最终我们选择在摄影棚里一比一搭建了一条上海“梧桐区”的小街道、酒吧连同后巷弄堂,非常好地满足了我们的拍摄需求。
拍摄过程中遇到最大的技术挑战,反而是脱口秀部分。因为脱口秀主要就是站在台上说,戏剧调度比较小,镜头调度如何才能不显得单调,怎么既保持这段戏的戏剧性,又能保留住脱口秀的笑点。我们最终还是在保戏和保笑之间,找到了一个平衡点,脱口秀还是为整体的节奏服务,这样才不会显得突兀。
《不讨好的勇气》剧照
澎湃新闻:对于李庚希的出演,目前有一些评价,觉得她不太像“讨好型人格”的女孩,为什么选择了她?你认为她的表演对角色塑造的成功之处在哪里?
董润年:其实讨好型人格又没有固定的长相。吴秀雅给人的第一印象就不是一个讨好型人格的形象,她看起来是非常聪明的,所以才会被身边的人戒备和提防。而且吴秀雅这个角色内心还是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儿的,也就是秀雅口中的“反骨”。当时选角的时候,首先是觉得庚希身上有那股劲,她能诠释好前期秀雅被欺负之后,隐藏起性格锋利的一面。后续在脱口秀中找到自我的时候那股劲就会像一个弹簧一样,压得越狠,奋起得越高。
当时看庚希的《漫长的季节》,觉得她是那种会把自己和角色融合在一起的演员,拍的时候也发现她能和角色之间产生很奇妙的情感反应。
澎湃新闻:李庚希、魏大勋在剧中的角色性格较为复杂,前后转变很大,在人物塑造上是有难度的,聊聊这两个人物的创作?
董润年:在秀雅的身上,很多人都能看到自己的影子,我们在开始创作之前,和很多讨好型人格的朋友们聊过,我们编剧团队中也有很多讨好型人格以及不讨好人格,大家也是受到了很多现实事件的启发,我们是希望当大家看到秀雅的时候,能从她身上看到一部分自己,然后大家一起在这个过程中找回自我。
对我来说,史野是一个满理想主义的男人,他幽默风趣,又不会被消费陷阱或者说物欲冲击,对女性足够尊重,既不会去说教,当真的需要帮助的时候他又绝不会袖手旁观。而他成长为现在这样,也是经历了很多,我们在他的眼神,一些小细节和后续的情节中,也能看到他内心的痛苦和挣扎。但越是有痛苦,他能成为现在这样的好男人才越弥足珍贵。
两位演员在表演中都为这两个角色注入了性格的魅力。